3月的那些天,义乌的大街小巷里突然涌现出许多随身带着户口本和身份证的人。他们可不是为了应付“两会”期间随处抽查证件的警察同志,而是只待中介一个电话打来,立刻赶去签约的房主和购房者们。不仅是北京,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一支二手房交易大军仿佛一夜间浮出水面,将中介门店、房产交易大厅,甚至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也办离婚)挤得个水泄不通,也一时间抢占了各大媒体的版面。这支大军的集结号,就是3月1日晚间出台的“新国五条”细则里,那句被中介公司、买卖双方、分析师、媒体迅速注意到的“依法格对个人转让住房所得征收20%个人所得税”很不幸,我家也成了这支大军中一员。
其实我们本来是无意凑这个热闹的。早在2月时,母亲就把家里十年前买下的一套房子挂到了网上。我们的想法简单得不得了:卖掉手上这套位于县城的房子,再在宾王学区换一套价格接近、条件相当的,这样我就可以住得离单位近一点,免去早晚坐地铁通勤的些许痛苦。所以,起初母亲只是拜托帮我们卖房的那位经纪人,也同时搜集一下符合我们要求的房源。可惜,找到的房子不是小区环境不佳,就是户型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过每次登门,我们倒是和房主聊得都挺愉快。我甚至有种错觉:我们不是去看房,而更像去别人家串门的。在周末,外出看房几乎成了我家的一项消遣。
兴致一上来,我的看房行动也变得频繁起来我曾在一天时间内连跑八、九套房子,晚上9点多进家门时已经累得胃口全无;我的周末,几乎全奉献给了与经纪人的“约会”,睡懒觉就别想了,有时甚至要比平时上班起得还早……3月1日晚,“新国五条”细则突然公布了,出乎意料地严厉。短短几小时内,网上舆论已是一片哗然。我刷了一会微博,走出房间对父亲说:“你看到了么?”“ 说是二手房要收20%的税呢。”父亲自然知道我在说什么。
“ 嗯,但没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吧?”
“谁知道啊,我再看看网上怎么说……”
要命的是,我家那套房子已然同买家敲定了售价,而我们要入手的房子却一直还没着落。家里所有人都开始着急。父母劝我放弃在宾王学区找房子的想法,我也只得耸耸肩——和全家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相比,我个人的这点小情调算得了什么呢?于是,我们的搜索范围一下子扩展到了从小在宾王长大的我这辈子从未涉足的地方。
一段时间内,我们本着“房好就行、来者不拒”的开放心态,广泛联系了许多片区的中介。母亲手机里存的经纪人姓名多得都快搞不清谁是谁了。但是一星期后,我开始觉得有点不对劲:我们被过度分散的信息和不时冒出来主动联系我们的新经纪人搞得精疲力竭,效率却似乎更低了。或许,我们还是应该确定一个目标?随着看房经验的丰富,我发现,其实一个地区的新房源随时可能出现。所以如果你喜欢某个地方,就应该耐下心来守株待兔,三心二意只会更容易错失机会。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剩两条路。一条,是咬牙买下二环内另一处条件更好的商品房,但很“不幸”,它是一所重点小学的“学区房”,面积比我们的需求略大,户型又是南北通透的,总价则比我们的预算整整高出100万!这样一来,我家肯定要背上重债了。而另一条路就是,干脆不管什么期限不期限了,慢慢找到合适的再说。但这就要冒房价继续上涨、我们的房子卖早了的风险。无论哪条路,都是糟糕的选择。
那时我忽然记起我们那套房的买家说过的一句话。这位三十多岁的大学老师初次来看房时就拍了板,还感慨道:“我已经看了整整两年的房,心里早就烦透了。现在就想碰到个差不多的,赶紧买下来算了!”之前听他这么说时我还奇怪,怎么会有如此随随便便、不把买房当大事的人呐?不出半个月,我就完全能够体会这份心情了。
真正的好运气,偏偏就在我们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到来了。
在与那套“学区房”的房主面谈无果之后,我与父母从一家中介门店走出来,打算回家的时候路过坐标,就在这家门店,一位胖胖的经纪人向母亲走了过来,同我们小声谈话,说是怕同事听见。他说这套房子的主人最开始找的人就是他,也只有他才能联系上这位“神仙姐姐”。还说我们运气很好,明天就可以约房东见面、看房。我估计,当时听他讲这些话的时候,一直站在一旁没吭声的父亲只相信了四成,我五成,母亲六成。但事到如今,我们再信他一回还能有什么损失呢?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上班,就收到母亲一条短信:“房已看,定金已付,明天签合同。” 哇!什么情况?两位“怀疑主义者”竟然变得这么当机立断?我马上一个电话打过去,从母亲的语气里明显听出轻松又振奋的情绪。她说和房主见面后,感觉这姑娘人很实在,大家说的所有情况也都对得上。原来这位姑娘也是卖旧换新,在找到自己要买的房子之前,她对外就说房子已经卖了,无意间也就造出很多“假消息”来。大概,其他购房者就是因此放弃的吧。而我们可能是追这套房子追得最努力的一家人了。这到底是天道酬勤,还是纯属我们幸运呢?可能是此前实在经历了太多的反复和失望,直到在合同上签完字,我还有点不能相信,自己当初并不抱太大期望、只当作白日梦一样的好事竟然成真了?!这就像高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本来只是尽量往好填,分数出来却发现真的考中了一样。
从3月中到9月末,持续半年左右的买房大战总算圆满结束,所幸这时候“新国五条”有关何时开征20%个税的细则一直没有“靴子落地”。回想起我们一家三口的心态,从最初的优哉游哉、有一搭无一搭;到后来,随着所获房源信息的增多,被好房子(哪怕是假信息里的好房子)激发出了越来越大的动力和憧憬;到再往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看房经历一点点消耗了我们的士气,加之调控新政“大限”将至的鼓点越擂越急、房价还会上涨的消息风声鹤唳,我们也变得越发焦躁不安、失去主见,不仅地理目标完全动摇,之前想好的预算上限也一再提高,差点去接受一个远超财力的无奈选择。还好,最终有一套好房子“救”了我们。
但静下心来回首这趟购房之旅,我却觉得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消息灵通、精于计算、资金雄厚……而还是——讲得“玄”一点——一颗“初心”:想明白自己究竟要什么,坚定些、更坚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