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将打造第四大都市区
2
浏览次数:457 发布时间:2017/4/9 9:09:36发表于:浙江
金华将打造第四大都市区
5年前的那个春天,金义都市新区宣告成立。当时,有人说“金华打造‘第四大都市区’遥不可及”。5年过去,金华两届党代会在重大决策上起承转合、无缝衔接,“三条廊道”布局“三连星”,下出了一盘气势磅礴、云舒霞卷的大棋局,让共建都市区之梦从来没有如此之近。市两会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承载着八婺百姓殷切期盼的三条廊道,他们纷纷为合力打造金义都市区“同心圆”献计献策。
金华将打造第四大都市区
综合交通廊道:车到山前有捷路古人云:车到山前必有路。但当时的这条路,不见得是捷径。眼下,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需要突破县域疆界壁垒,更需要物理距离上的便捷化。高铁开通后,金华到昆明只需7个多小时,到北京只需6个半小时,到武汉不到4小时,到黄山最快2小时01分……而省内,“一小时交通圈”已经形成,金华到温州只需1小时,金华到杭州更是只用42分钟。市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两高三快五大”交通体系建设,构筑对外交通快速化、城际交通便捷化、城市交通立体化、公共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廊道。上月,中国文联调研组来到横店调研“横漂”服务机制时,横店镇相关负责人便提出随着金义东轨道交通、杭温高铁等项目推进,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辐射作用将进一步放大。义乌蓬勃跳动的经济配以影视载体将会有怎样的效果?显而易见,近期“霸屏”各大视频网站的热剧《鸡毛飞上天》便是答案。市人大代表蒋英建议,加快推进交通廊道建设,不仅要强化浙中各县市间的交通衔接,更要促进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产业共荣。在沿都市区“同心圆”建设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两大闭合圈时,不妨因地制宜融入特色产业。众所周知,五洲大道是金华、义乌之间的“中线走廊”。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五洲大道义乌城区至上佛路段早已建成通车,而五洲大道行至义乌佛堂上佛路段即处于“断头”状态。“如果向前延伸,可达孝顺,连接金东,到达金华市区。”市政协委员徐耀进说,他前往义乌义亭镇、佛堂镇和金东区、金义都市区、孝顺镇等地做了调查,群众对开通“从五洲大道经孝顺镇延伸至金华市区”的道路建设企盼甚切。他建议政府部门对区域道路建设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打造更为优质高效的交通廊道。对于未来我市的轻轨建设,市政协委员刘晓斌建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仅要着眼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应着眼于打造大旅游格局,不破坏良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和考虑到民生民情。建议在不影响轻轨整体建设的前提下,万达广场至二环南路轻轨线路由地上轨道改为地下轨道,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轻轨噪音、电磁及震动污染,解除沿线居民的后顾之忧。近些年来,我市对市区部分道路进行了拓宽优化提升,开通了大量断头路,交通状况明显。可是市区的交通拥堵状况仍然存在。农工党金华市委会建议,应根据道路通行情况,合理设置红绿灯间隔时间;加强路面交通管理,合理设置停车场出入口的车辆通行方向;控制并限制市区车辆通行,可借鉴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车辆管理办法,限制高峰期小货车的通行。看着东边的路不断“高大上”,市人大代表何伟国决定在本次市两会上为金华市区西边的路建言献策。何伟国说,婺城区政府搬到白龙桥已有多年,可是到了夜里,区政府附近范围仍是黑灯瞎火,人气不旺。究其原因,与交通网络欠完善有一定关系。他建议,双溪西路、婺江西路、人民西路等城市路网往西延伸,并由市级层面对这些城市路网进行统一规划设计,避免出现诸如同一条路不同范围路幅宽度不一、断面不匹配的现象。
金华将打造第四大都市区
金义科创廊道:桑田碧海须臾改古诗云: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具备“须臾改”能力的,首推科技。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我市要实现“弯道超车”迫切需要集聚高端要素,承载这一使命的就是金义科创廊道。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依托金义主轴,加快建设金华科技城、义乌科创新区,大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的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中高端要素,发展中高端产业,着力构筑科技人才资本充分涌流、产城融合发展的金义科创廊道。“金华-义乌都市区与杭、甬、温三大都市区对比,在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人才资源对比,差距较大。”市政协委员葛国庆建议:成立“金义科创廊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力量和工作力度,协调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协力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要以引进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来集聚人才,以打造一批科创园、众创空间来集聚人才。同时,还要以现有的高校资源,以及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市人大代表钱佩忠说,过去发达国家也曾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难题,他们找的其中一条出路便是把大学和国家实验室转化成为面向市场、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服务联合体。他建议,金义科创廊道作为金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除了要引进高校和科研院所外,还应进一步做好这些高校、科研院所与金华特色产业的对接与互动工作。政府要加强产学研通道、纽带和服务体系建设,从政策上增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动力,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团队围绕五金、纺织、医药、新能源汽车、网络科技等特色产业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切实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市政协委员楼余产认为,要将金华建设成为浙中科创型城市,除了有完善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扶持资金及政策外,还应支持和鼓励科创人员和小微科创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大力支持“草根”创新,为金义科创廊道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另外,他建议要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千人计划”,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集聚引领产业升级的领军人才和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长期以来,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发展水平的标志,金华在这一领域发展现状在全省居于后端。”市政协委员王力楠建议,沿着科创走廊沿线布局建设省级、国家级创新载体,根据科创廊道不同区域发展基础和特点拟定省级、国家级科创平台建设路线图与任务指标。到美保龙和九峰牧场视察后,市人大代表潘兰兰为其在生态循环模式下实现零污染而振奋。潘兰兰认为,科创在传统农业中同样可以有施展拳脚之处。她建议,打造农业众创空间,以此作为新型农业创新创业一站式的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并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方式,促进农村创新创业的低成本化、专业化、便利化和信息化。
金华将打造第四大都市区
浙中生态廊道:春来江水绿如蓝3月17日,随着一声宣布号令,全市浙中生态廊道项目集中开工。在这条东起磐安、西至兰溪,贯穿金华全域的廊道内,将以“美丽城防”建设为抓手,推进金华江流域治理,撬动全域美丽产业发展,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自此,一幅“春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图将徐徐展现在人们眼前。“浙中生态廊道涵盖的面积最广、立意最新、内涵最为丰富,是践行‘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理论的一个生动大课堂,也是金义都市区‘共建共融共享共赢’的一条新路径。”市政协委员贾亦俭说,综合性的大型生态廊道建设全国都没有参照物,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生态后产业,先水中后岸上,市县同步,分级管理”的原则推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尽快制定浙中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努力解决好资金和土地等难题,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具体工作,将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列为“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的重点,给予全力支持。“浙中生态廊道是美丽水道、美丽林道、美丽绿道、美丽文道、美丽农道、美丽村道,这必将是一条旅游黄金廊道。”市政协委员邓华建议,在浙中生态廊道建设中,要做到与旅游建设开发三个同步,即同步规划、要同步筹资、同步宣传,打造一个属于全体金华人的共同旅游品牌。“我们注意到,在廊道沿线的几百公里区域中,散落有许多已发现和有待发现保护的历史遗存。”市政协委员童国友表示,每一件实物遗存背后都有一个与本地历史发展相关的典故和故事。他建议,要用好金华的历史,讲好金华历史故事,展现金华婺文化风彩,使生态廊道与历史文化高度融合,让金华数千年历史文化更加完整、更加系统、更加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我赞同这样的说法:生态和治水是根本,文化和产业是灵魂。”市人大代表徐志鹰说,首先浙中生态廊道应当展现八婺文化,在水系人流集聚的景观节点,建设一批各县(市、区)有代表性的景观和宣传栏,展示各地代表性产业、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次,要在生态廊道建设中弘扬培育特色产业,追求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历经长达5年的野外观察后,磐安灵江源森林公园内一种刚被确定的植物新种--浙江大果朴,终于在国际权威生物学杂志《Phytotaxa》上刊发,得到权威学术认证。最早邂逅这一新物种的,是市人大代表陈子林和磐安县林业局工程师徐晓锋。陈子林说,浙中生态廊道像是一剂强心针,让他看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美好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好了,生态廊道的内容也会更加丰富。”他建议,各地要借力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营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浓厚氛围和有力条件。
相关资讯
×
官方客服
您可以拨打客服热线获得帮助
客服热线4000669000转666周一至周日 09:00-2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