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底,金华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6200余万平方米,“三改”总面积6712万余平方米。今年,全市拆后土地利用率达80.98%。2016年1-9月,综合排名为全省第三。
金华“三改一拆”行动三年来打了“三场战役”
第一、营造氛围,打了一场“全民战”
一是领导重视,挂图作战,决心大。
金华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大会,对“三改一拆”行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并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机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按照“目标任务化、任务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的原则,市县两级均设立作战室、制定作战图,公开挂图作战。
省里对市级政府年度考核中,“三改一拆”工作占动态考核百分制中的15分,市里对县(市、区)政府年度考核中,“三改一拆”工作占百分制的6.5分。
今年初,市委书记赵光君上任后,到市直单位调研的第一站就是“三改一拆”办,并提出“全市‘三改一拆’行动要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新要求。
市委副书记、市长暨军民每年都要组织召开“三改一拆”工作现场会,推动全市“三改一拆”工作。此外,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多次带队实地检查,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是党员带头,干部表率。
党员干部“带头拆”,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三带头、三不准”(带头支持拆违工作,不准说、不准做不利于拆违的话和事;带头做好亲戚朋友工作,不准为违建户说情、打招呼;带头拆违,不准拖拆违的后腿),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员干部带头做好自查自纠,实施“零报告”。
精干队伍“指挥拆”,分期分批选派1000名年青后备干部、1200名退居二线领导干部参与专项治理,加强基层一线力量,勇挑攻坚重担。
总结经验“推广拆”,总结推出“十大战法”,在全市重点推广,以“三猛”(舆论宣传声势猛、整体推进气势猛,立体打击力度猛)和“三快”(队伍集结快、撕开缺口快、两翼拓展快)强势推进专项治理。
三是全方位发动,立体式宣传。
全市范围构建专项治理宣传网络,明确专门的宣传人员,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了主题版块,在主流媒体开设宣传专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标语横幅、宣传栏、农民信箱、微信等平台,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立体式宣传报道,使政策和政府的决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二、精心谋划,打了一场“科学战”
一是摸清底数,统筹推进。通过逐户逐路反复排查、逐一核对,建立一户一档,形成一村一卷,做到一图一表一档案,确保所有违法建设“位置清、面积清、用途清、身份清”。同时,建立“三改一拆”工作信息平台,进行销号管理,处置一个销号一个。结合卫片执法规划图斑整改,一个一个拔钉子,一处一处攻堡垒;结合“四破攻坚”(破僵尸企业、破围墙圈地、破低效用地、破既得利益),通过差别化要素供应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违建厂房的治理;结合“五水共治”,以“拆违治污”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专项治理工作。
二是依法依规,分类处置。依据《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金华市违法建筑处置暂行规定》,对2013年10月1日以后的违法建设,一律予以拆除;对 2013年10月1日以前的违法建设,按“拆除一批、暂缓一批、补办一批”的原则,予以分类处置。即:对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且不符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或者超过规划条件等违法建筑,予以拆除;根据省、市《关于严格依法处置缓拆违法建筑的通知》等文件,对现为生产生活用房且拆后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等违法建筑,经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可暂缓拆除;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一户一宅”政策和建房标准的,由当事人提出申请,予以补办手续。
三是自拆为主,和谐拆违。坚持“自拆为主,强拆为辅”的原则,通过“做到基层、做进家庭、做入心坎”的政策攻心,引导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对当事人自行拆除有技术困难的,经申请,由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帮助拆除。据统计,全市自拆和助拆比例达到80%以上。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拒不自行拆除或者申请助拆的,经社会稳定评估,由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组织依法强制拆除。
四是突出重点,彰显决心。实行“六先拆”,对严重影响规划、存在安全隐患等六类违法建筑先行拆除。以党员干部、国企高管、公务员和人大代表等对象的违法建筑为重点,有违必拆、一拆到底。
五是涉法涉诉,强化沟通。将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作为全市各级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联席会议的重要内容,加强涉法涉诉案件的沟通协调,法院定期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共同探讨解决违法建设治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强化各级依法行政意识,减少诉讼风险。建立健全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执分离”模式,由法院依法办理非诉行政案件审查工作,为专项治理提供司法保障。
第三、构建长效,打了一场“持久战”
一是开展“无违建”创建。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开展“无违建县(市、区)”、“无违建乡镇(街道)”、“无违建村(社区)”创建工作。2014年,金华金东区、浦江县、义乌市被评为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区);2015年,金华浦江县被评为基本无违建县,磐安县、金华开发区也创下了无违建创建先进县(市、区)。
二是建立防违控违联动机制。
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网格体系和“信息准确、反馈及时、实时指挥、督导快速”的网络体系(两网化监管体系),从机制和技术上保障违法建设发现及时、处置快速、督导实时。
三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和情况通报机制,对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违法建设,由工商、公安、供电、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采取“罚、关、拆”等综合措施,倒逼企业自行整改,依法严厉打击顶风违建行为。
四是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通过“一村一联络员、一人一责任区、一日一巡一记录”的动态巡查机制,构建基层违建防控和治理体系。同时,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加强基层源头防违控违力度。
五是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建立“每周一报告,每月一通报,每季一例会,每年一考核”的“四个一”制度,通过进度通报、考核排名、诫勉谈话等手段强势推进。将考核结果纳入各县(市、区)、相关部门(单位)的综合考评内容,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倒逼”“三改一拆”工作向纵深推进。今年7月,省“三改一拆”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增违建管控强化责任追究的通知》,金华严格贯彻执行,对一年发生5至10起或新增单体违法建筑面积1000-5000平方米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相关责任人员予以约谈、追责,坚决把新增违建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改一拆”行动三年来主要取得六大成效
(一)拆出了“规矩”。三年来,强大的治理力度和声势,给那些心存侥幸的违建者以极大的震撼。乱搭乱建、私自扩建、改建等一系列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乱象,在群众心里有了“这是违法的”认识,不得不掂量违建必拆、违法必究的后果。
(二)治出了公平正义。“三改一拆”行动是一场公平正义与歪风邪气的严肃斗争。不论身份背景、不论规模大小,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而且越是党员干部越是带头拆,越是群众反映强烈越是率先拆,越是有势力撑腰的“硬骨头”越是强硬拆,凸显了公平正义的正能量。
(三)腾出了发展空间。通过“三改一拆”行动,推动了产业优进劣汰、转型发展,扩大了有效投资。无论是违法小作坊的关停整治,或是畜禽养殖棚舍的拆违整治,都充分证明了“三改一拆”是倒逼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
(四)整出了优美环境。“三改一拆”行动与“五水共治”有机融合,很多地方实现了水净、岸清、景美。“三改一拆”行动与“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有机整合,公路两侧有碍观瞻的违建和广告得以全面清除。特别是在全市开展了“整治环境、靓化金华”两年行动,对全市范围内高速公路、高铁两侧的广告牌、违法建筑、破旧农业设施用房等13类问题进行拆除整改,1222处问题基本处置到位。“三改一拆”行动与精品城市建设、景观提档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重点对1947个村庄、集镇进行集中整治,提升城乡综合环境面貌。
(五)炼出了干部作风。“三改一拆”工作是考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大考场。三年多来,全市一大批政治过硬、业务熟悉、敢于担当、敢抓敢管的“狮子型”、“老黄牛”干部得到了展现,干部队伍的总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得到了提升。
(六)造出了“金华样板”。去年10月,建设部在金华召开了全国违法建筑治理工作现场会,会上,陈政高部长全面总结了浙江经验,充分肯定金华“三改一拆”工作,并部署在全国开展违建治理行动。我办和义乌、浦江两地全力筹备,很好地展现了金华样板,讲出了金华拆违的动人故事,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得到部、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五个方面,推动下一步工作
首先要销号推进存量处置。
一是加快存量整治。根据住建部关于城市建成区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开展存量违建底数排摸工作,做到违建底数心中有底。全面建立任务清单、工作台账,销号处置。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类型和体量大、影响大的存量违建,全部完成处置。
二是全面清理缓拆。严格执行省、市的政策、规定,对操作不符合缓拆条件的违法建筑要就拆除,切断违建的利益链。对复核缓拆条件的,制定时间表、任务表和责任表,全面处置到位。
第二全面推进无违创建。
“无违建”创建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三改一拆”行动深入突破、夯实基础、巩固成果、长效管理的重要抓手。在巩固前几年各县(市、区)“无违建村(居)”、“无违建乡(街)”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
一是要全域创。所有县(市、区)从今年开始都启动了无违建争创工作,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二是要示范创。从村(社区)等基层抓起,通过创建一批无违建示范村、示范社区,以样板推动“无违建”创建新高潮。
三是建立每年动态复核、公示、考评等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命名,使防违控违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让违法建设治理永远在路上,保持拼搏状态。
第三坚决遏制新增违建。
做好“控”的文章,严格遏制新增违建。
突出一个“早”字。牢牢把握去存量、遏新增的基本要求,加强日常监管和全天候执法,建立健全新增违建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的机制,保持即止即拆、拆早拆小的高压态势和强大声势,坚决把顶风违建控制在萌芽状态。
突出一个“严”字。严格对照“无违建县(市、区)”创建标准及验收办法,紧紧扭住新增违建管控、违建典型案例、防违控违管理系统、社会平安稳定4个“一票否决”指标。
突出一个“常”字。重点是建立健全“四个一”机制,即建立一个管理平台,整合建设、规划、城管、国土等部门资源,形成统一的防违控违综合管理系统,对 合法在建建筑物实施挂牌施工;建立一支巡查队伍,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专职巡查人员,从道路、河道、村庄、社区抓起,形成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一套工作机制,巡查怎么查,投诉举报怎么处理,发现违建怎么处置,处置后怎么跟踪;健全一套考核办法,设置系列量化指标,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确保责任和工作落实到位。
第四积极推进拆后利用。
坚持“拆转结合、拆引结合、拆治结合”的方针,梳理市级以上已有的政策,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着重抓好功能性项目,连同棚户区、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以及复绿复垦等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分类部署,明确总量、项目、进度要求,落到县市、落到项目、落到地块,提高拆后利用率,力争全年拆后地块利用率达到85%以上。
第五拓宽监督检查方式。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强与市督考办对接,重点对缓拆违建、拆后利用以及媒体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建进行督查,通报“正反典型”。
二是强化媒体监督。加强与《政风问效》、《市民问政》等栏目的沟通,拓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曝光各地的典型案例,公示工作指标和进度,进一步凝聚拆违正能量。
三是强化公众参与。利用数字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网络、“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依托8890平台加强对违法建筑的实时监控,引导广大群众积极监督、主动参与。